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
一句講哂
———–
溫家寶呼籲 關注窮苦人
丁 望
在人大記者會上,溫家寶總理呼籲關注窮人和弱勢群體。
他說:「我到離北京只有一百五十公里的灤平縣。我看到那裏的群眾雖然這些年來生產條件有所改變,但依然與北京有很大的差距。」
城鄉、地區(東、西、中部)、收入差別,是當前最凸出的社會利益差距,這是自五十年代以來長期積聚的「社會矛盾」。
在記者會上,溫氏說:「現在的社會還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象,收入分配不公、司法不公,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。……經濟工作和社會發展都要更多地關注窮人,關注弱勢群體,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社會中還佔大多數。」
對於窮人和弱勢群體,溫氏沒有解釋。依據官方的統計數據,現在的社會最底層,是城市和農村靠救濟金喘息的赤貧者:城市二千三百多萬、農村四千七百多萬(均去年數字),合共七千一百萬,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點四。
農村的救濟金制,遲至二○○七年才建立,赤貧者每人平均每月獲救濟金二十九元,僅堪買點米充飢。
城鄉的申請救濟金限制線太低,許多貧窮者無法獲得低保,如把收入限制線往上移一些,領救濟金者則超過一億。
農村的窮人,還包括在貧困線邊緣的最低收入群。現在官方的貧困線是每人年入一千一百九十六元(每月約一百元),在貧困線下者有三千五百多萬,略高於貧困線但未真正「解決溫飽」者約三千萬,他們隨時會「返貧」。
窮人、弱勢群體的居住和生活條件都很差,農村居民大都缺水或食水不安全。
據官方估算,現在有二億多農村居民的食水不安全(不合衛生標準),其中飲用含氟超標、苦鹹水者,分別超過六千三百萬、三千八百萬。
九十年代官方未重視改善農村食水安全。溫家寶主持國務院以來,加快改善農村的飲用水安全,「十一五規劃」(二○○六至二○一○年)有解決一億六千萬人飲水安全的指標。
儘管能飲上安全食水的人增加了,但等待乾淨食水者仍很多,他們和後代的健康風險甚大。
自五十年代以來,官方對城鄉實施傾斜政策,對農村基本設施的公共投入太少。這幾年的投入雖比以前有提高,但仍遠不能適應農村居民的需要。中央財政每年幾十億投入供水工程,數額太少了。
各級官吏的公款吃喝少一些,很多農民就可飲乾淨食水。官吏的公款浪費與農民渴望乾淨食水的落差,是社會的一種不公平。
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……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」又謂:「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。」執政黨如能有不忍農民缺乾淨食水(並遺害後代)的共識,農民的食水安全早就「過關」了■
leave a comment